天河马新闻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出品: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
作者:喜乐
量化派于11月19日启动全球发售,预计于11月25日定价,并于11月27日登陆港交所。然而,从上市筹备细节到业务基本面,再到市场反馈,这家公司的上市之路始终伴随着多重隐忧,合规遗留、业务脆弱、估值虚高、资金承压等问题层层叠加,而承销团在招股书中的操作,更让这场上市闹剧增添了几分荒诞。
募资净额仅580万港元 募资用途为纸上谈兵
从上市成本与募资效益来看,量化派首先面临“上市即空转”的资金困局。本次发行价格区间为8.8港元/股-9.8港元/股,基础发行股数约1335万股,绿鞋后发行股数约1535万股,对应发行规模最高仅1.50亿港元,为港股IPO新规以来发行规模最小的主板IPO项目。
按发行价中位数9.30港元测算,绿鞋前募资规模约合1.24亿港元,而公司披露的上市开支就高达1.07亿人民币,这意味着募集资金中近94.6%将被用于覆盖上市相关成本,实际能投入业务发展的资金仅剩约580万港元,近乎“自掏腰包上市”。关于 55% 募集资金用于研发能力提升、45% 用于扩大专有消费应用程序的规划,考虑到本次募资的实际可投入额度,其对研发创新与产品改善的推动效果或不及预期,这场上市在业务赋能上的实际价值相对有限,更偏向完成上市流程的资本运作。
从美股折戟到港股五次递表 合规隐忧难消 业务转型乱象频出
合规遗留问题与当前业务的经营乱象,进一步凸显了项目的薄弱底色。回溯其上市历程,合规争议始终如影随形:2017年首次冲击美股时,就因美国证交会重点关注其消费贷款、贷款催收等金融业务而终止计划;转向港股后,即便将业务包装为“数字化解决方案”,实际仍通过旗下羊小咩APP连接金融机构开展放贷,2023年第三次冲击IPO时,还收到证监会关于“助贷”业务性质、个人征信服务、资质许可及投诉情况的问询。为了兑现2025年上市的对赌协议,公司虽在2025年1月16日停止羊小咩上的H5重定向功能,彻底剥离金融相关交易业务,但历史遗留的合规隐患并未完全消除——此前分期业务仍在持续,还款利息远超国家规定的24%上限,这类问题不仅可能面临监管追溯,为后续业务开展埋下隐患。
金融业务剥离后,量化派的业务结构又陷入“单一依赖+多重乱象”的双重困境。2025年前五个月,羊小咩APP贡献了4.1亿元收入,占公司总营收的98.1%,成为唯一的核心收入来源,这种高度集中的营收结构让公司抗风险能力极弱。更严峻的是,羊小咩的市场竞争力较为薄弱:2024年其整体交易总额仅占中国消费领域线上商店市场总交易额的0.03%,而行业前五大公司合计占据82%的市场份额,公司处于行业边缘。与此同时,平台还长期存在捆绑销售、超溢价、假货等多重经营乱象:苹果官网售价8999元的iPhone 17 Pro,在羊小咩上捆绑不知名品牌降噪耳机和充电套装后标价高达12469元,捆绑销售与超溢价问题突出;此外,销售假货、会员费高企等问题也屡遭投诉,截至目前,黑猫投诉 【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】平台上关于羊小咩的投诉量已超过3万条,用户不满情绪持续累积,不仅可能引发监管介入,更会直接导致用户流失,进一步削弱公司的营收能力。
市场化需求薄弱 小市值“庄股”隐患凸显
在市场认可度与估值层面,项目的市场反馈同样不容乐观,而承销团的操作则更显反常。从前期路演反馈来看,投资者对该项目兴趣普遍平淡,后续递交招股书后公司甚至未再开展路演,更关键的是,本次发行未设置基石投资者——作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“信任背书”,基石投资者的缺失直接反映出机构对量化派的信心不足,现有机构订单大概率是公司及承销团主动寻找的结果,而非市场化自发需求。值得注意的是,面对这样一个合规隐患缠身、业务乱象频发、市场认可度低迷的项目,联席保荐人中金公司、中信证券,以及担任财务顾问的复星国际,却在招股书中让各自的logo重复出现4次,以此彰显自身的角色地位,这般执着于曝光的行为,着实令人费解。
估值虚高则进一步放大了投资风险。本次上市后,量化派市值至高仅51亿港元,对应2024年市盈率却高达37.7倍,显著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。而公司若想推动纳入港股通(需满足100亿港元市值门槛),或需要采取措施拉高股价,届时市盈率将进一步翻倍,估值与业绩基本面的脱节会更加严重,泡沫破裂后股价大幅回调的风险极大。同时,小市值与小流通盘的特点,也让公司上市后极易被少数资金操控,沦为“庄股”——尽管“庄股”可能在短期内推高股价,但缺乏真实流动性支撑,一旦前期投资者借机抛售,普通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。
责任编辑:公司观察
天河马新闻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