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走进沈飞厂房,镜头首次对准了歼-35的“心脏”——那台被央视称为 “完全自主研发的双发中推涡扇发动机”。这四个字的含金量,在军工领域堪比纯金勋章。历史总是惊人相似:当年运-20背负着俄制引擎飞越天安门时,国人翘首以盼的“中国芯”蛰伏了整整十年,直到涡扇-20喷涌出自主动力的烈焰。而今歼-35甫一亮相便摘掉“仿制”标签,背后是 材料工艺、燃烧控制、涡轮叶片等23项核心技术集群的突破。

更令人震动的是官媒主动披露的两组“绝密数据”:最大起飞重量30吨,雷达反射面积(RCS)仅0.014平方米。这相当于在万米高空藏匿一只手掌,比F-22的隐身性能提升三倍有余。传统军事强国向来将这些参数视为“国防命门”,例如美军至今未公布F-35C完整RCS值。中国此次“亮家底”的底气,源自六代机研发进度的绝对领先——当别人还在破解五代机密码时,我们已在书写下一章规则。

战略棋局上的关键落子
歼-35的亮相绝非简单装备展示。当美国将F-35打造成捆绑盟友的“政治枷锁”(土耳其因采购S-400被踢出供货链便是明证),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重构军贸逻辑。但开放不等于无界——能获得歼-35的国家必须同时满足三重坐标:地缘支点价值、战略互信深度、区域平衡器作用。

巴基斯坦的呼声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。这个用歼-10CE在“5.7空战”中零损击落印军战机的国家,比任何人都渴求代际压制力。若歼-35部署伊斯兰堡,印度将面临 “技术代差+体系压制”的双重困局:阵风战机引以为傲的流星导弹射程不及霹雳-15,而隐身突防能力在0.014平米的雷达截面面前更如萤火比皓月。

中东沙漠上的中国盾牌
军贸从来不是单纯的武器交易。当沙特与巴基斯坦签下《共同防御协议》时,一套 “石油资本+中国技术+巴铁战力”的铁三角模型已然成型。沙特每年向巴基斯坦提供数十亿美元军援,而巴方用这笔资金采购歼-35——最终这些战机将驻扎沙特基地,成为悬在以色列F-35机群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这步棋的精妙在于 “以子之盾护子之粮”。中国进口原油的52%来自中东,霍尔木兹海峡的每一次动荡都牵动万亿产业血脉。当歼-35护卫着沙特油轮穿越波斯湾,实则是用军事存在为能源通道加上双保险。回望百年前西方列强用炮舰外交掠夺资源的历史,今日中国正用技术赋能与互利契约,书写全然不同的安全叙事。

大国崛起的装备辩证法
有人质疑:出售顶尖战机会否削弱自身优势?不妨看看历史坐标。美国在F-14雄猫战机尚未形成完全战斗力时,就向伊朗巴列维王朝出口80架,只因后者能扼守波斯湾石油咽喉;苏联亦曾将米格-25卖给叙利亚,换取塔尔图斯港的长期驻军权。真正的大国从不怕技术流动,他们擅长将装备转化为地缘杠杆。
歼-35的出口恰是中国军工自信的成年礼。当生产线镜头公开展示时,意味着更先进的六代机已接过长剑。就像辽宁舰开放参观之际,福建舰正悄然铺设电磁弹射轨道——大国重器的曝光时序,本身就是最精妙的战略欺骗。

结语:从黄海之滨到阿拉伯沙漠,歼-35的航迹正在重绘空权地图。当西方还在争论“中国威胁论”时,中东王爷们用石油订单投下信任票:能同时提供安全与发展方案的伙伴,才是乱世真正的定盘星。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