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出人意料!德前外长称:若默克尔没有卸任,将能阻止俄乌冲突发生?民调显示德国人开始怀念默克尔

时间拨回2021年6月,俄乌边境已剑拔弩张,俄军装甲集群在边境完成集结,乌克兰军队也进入一级戒备。当时默克尔与马克龙紧急磋商,提出由欧盟牵头与普京直接对话,试图为局势降温。按照默克尔后来的回忆,她当时已摸清普京的核心诉求,正准备以“新明斯克协议”为基础敲定谈判框架,可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突然联合发难,公开抵制欧盟对俄接触,甚至威胁若德法单独行动,就联合向北约施压。这场抵制最终让谈判胎死腹中,三个月后默克尔卸任,2022年2月俄乌冲突正式爆发。

时间拨回2021年6月,俄乌边境已剑拔弩张,俄军装甲集群在边境完成集结,乌克兰军队也进入一级戒备。当时默克尔与马克龙紧急磋商,提出由欧盟牵头与普京直接对话,试图为局势降温。按照默克尔后来的回忆,她当时已摸清普京的核心诉求,正准备以“新明斯克协议”为基础敲定谈判框架,可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突然联合发难,公开抵制欧盟对俄接触,甚至威胁若德法单独行动,就联合向北约施压。这场抵制最终让谈判胎死腹中,三个月后默克尔卸任,2022年2月俄乌冲突正式爆发。

出人意料!德前外长称:若默克尔没有卸任,将能阻止俄乌冲突发生?民调显示德国人开始怀念默克尔

编辑

如今回看这段历史,菲舍尔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。默克尔执政16年里,始终以“务实”为外交标签,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,正是她牵头推动《明斯克协议》,硬生生将战火压了下去。她的逻辑很清晰:德国工业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,欧洲安全不能脱离俄罗斯的参与,这种平衡策略让德国在俄欧之间游刃有余。但波兰等国因为历史积怨,对俄罗斯采取零容忍态度,这种情绪最终绑架了欧盟外交,也让默克尔的努力付诸东流。

默克尔的“被怀念”,本质上是德国人对当下困境的集体焦虑。她卸任后,德国政坛彻底转向,默茨政府一边跟着美国对俄加码制裁,一边忙着关停国内核电站,结果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后,德国能源价格飙升,汽车工业成本上涨30%,曾经的“德国制造”金字招牌蒙上阴影。更讽刺的是,默茨政府还在对华政策上反复横跳,一会儿取消外长访华行程,一会儿又计划对中国钢材加征关税,可德国央行数据显示,德国对中国关键矿物的依赖度已超过70%,这种“又打又靠”的姿态让企业无所适从。

出人意料!德前外长称:若默克尔没有卸任,将能阻止俄乌冲突发生?民调显示德国人开始怀念默克尔

展开全文

编辑

民调里藏着最真实的民心。18至29岁的德国年轻人中,三分之一怀念默克尔,这个群体恰恰是能源危机和通胀的最大受害者;绿党和左翼党支持者中,怀念默克尔的比例分别达52%和61%,要知道这些党派曾是默克尔的政治对手。反倒是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,支持者中只有22%希望她回归,这种反差恰恰说明,人们怀念的不是基民盟,而是那个能稳住局面的“铁娘子”。

把俄乌冲突的责任完全推给波兰或默克尔的卸任,显然不够客观。这场冲突的根源,早就在2013年乌克兰颜色革命、2014年顿巴斯战火中埋下伏笔,北约持续东扩才是最核心的催化剂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默克尔的存在曾是阻止局势失控的重要变量——她的务实外交能平衡欧盟内部矛盾,她与普京的沟通渠道能避免误判。如今这些变量都已消失,欧盟被小国情绪裹挟,德国被美国战略捆绑,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现实。

出人意料!德前外长称:若默克尔没有卸任,将能阻止俄乌冲突发生?民调显示德国人开始怀念默克尔

编辑

菲舍尔的言论之所以引发热议,不过是因为戳中了一个痛点: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,理性的政治家从来都是稀缺资源。当默茨们忙着跟随意识形态站队时,德国人却在怀念那个“不选边站”的默克尔。这或许能给所有国家提个醒:外交不是意气用事的游戏,平衡与合作永远比对抗更符合国家利益,毕竟把自己的安全和经济绑在别人的战车上,最终只会付出惨痛代价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levx.cn/52297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